最新公开信息

北京交通大学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事业发展呈现新面貌,改革创新收获新成效,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提升,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委会“第一议题”,加强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深化干部、党员教育培训,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实教育部专项行动方案。深化“四史”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推进党的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激励教师教学投入、提升教学能力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做好国家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培育申报工作,召开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大会,评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团队。多措并举推动体美劳教育专项行动方案落实,进一步提升体育美育劳育育人能力。打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体系。优化整合全校通识教育资源,打造一批通识核心课。落实教师育人职责,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教师政治引领、师德考核评价、师德惩处警示教育等工作,关心关爱教师成长。
        3.坚决打好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扎实做好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营造迎接党代会召开的浓厚氛围。深化政治建设任务落实,统筹推进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任务清单、北京市党建和思政工作先进校入校检查整改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学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务清单160项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完善决策事项督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选育管用体系建设,抓好干部培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能力、风险管理、处突能力等的培养。
        4.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强化新闻舆论工作,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策划打造一批创新性融媒体产品。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全过程,做深做实深度辅导,推进智慧学工信息系统的应用,完善辅导员发展性评价机制。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进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持续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共青团和离退休工作。
        5.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准确把握政治巡视要求,全面梳理相关工作,做好接受教育部党组巡视的准备工作,持续推进巡视整改任务落实。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体推进工作考核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持续加强政治监督和重点领域监督,开展分层分类廉洁教育。持续提升纪律审查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扎实做深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强化自我监督。开展校内巡察监督与其它监督工作的衔接和协作,进一步强化成果运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
        6.抓好重大政治任务落实。落实乡村振兴任务,完成相关任务指标,积极谋划创新试验项目。完成好北京冬奥、冬残奥重大服务保障任务,充分展示师生志愿者风采。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实施后疫情时代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计划。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链条,做好督查指导,强化各类阵地管理。进一步提升保密工作水平,为新一轮保密资格认证做好准备。抓紧抓实校园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持续提升安稳保障能力水平。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重要改革举措的落实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7.进一步深化“四通”模式人才培养改革。深入实施“高原”“高峰”培养计划,继续推进詹天佑学院申报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相关工作,持续推进本研跨学科高级课程群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级新工科和新文科项目等的建设,持续推进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加强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课程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结合培养机制。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新专业建设,构建国际交通人才培养体系。
        8.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所有本科专业达到国家或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水平。统筹推进五类一流课程建设与培育,培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全国优秀教材。精心组织申报本、研国家教学成果奖。做好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筹备工作。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学位论文质量。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力争本科生生源位居各省前列占比、研究生生源中同类及以上高校占比同比增长。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确保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持续深化新形势下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
        9.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完善教师分类发展和分类评价机制,完善高岗教授选聘机制,试点建立教研系列教师“预聘-长聘”制度。落实人才引育成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大人才计划实施力度,力争国家级人才项目取得新突破。持续提升专任教师海外经历比例,启动优势特色学科长期高端外教聘请计划,开展青年教师聘请外国专家培育项目。加强实验技术、专职研究和博士后队伍建设。梳理科级机构设置,制定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及相应配套政策。落实多元化用人机制,出台相应聘用管理办法。
        10.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研成果分类分级办法,引导科研资源向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优化配置。大力推进重点平台实体化建设和对外争取重大资源平台工作,加强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推进智慧轨道交通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申报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申报工作,做好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平台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推进发改委“十四五”平台项目获批。
        11.进一步增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对接交通强国、军民融合、川藏铁路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增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全力争取重大项目,全年科研经费总量保持10亿元以上(其中社科经费突破1亿元)。加强科技奖励培育,力争在主持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方面取得新成绩。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孵化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型企业,横向科研经费保持增长。推进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完善智库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国家高端智库申报建设。提升咨政服务水平,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获教育部和北京市优秀成果奖、入选《成果要报》等的成果数持续增长。不断提升学报社科版办刊质量,强化学报对学校学术声誉的提升作用。
         12.深入推进“双一流”和学科建设。实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推进一流学科群建设和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计划。谋划中长期学科优化及空间布局。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分析,落实以评促建。继续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健全完善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运行、评价等机制。
        13.着力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全面建设相应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启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第二届“感动交大”人物推选展示活动,推动文化文明工作产出更多优秀成果。加强档案编研、校史研究和出版工作,打造红色校史文化传播品牌。启动校园重要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工作。
        14.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头成立可持续交通全球大学联盟,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期刊创办、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工作。加强学生派出支持和保障力度,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留学生招生与管理工作,推动建设新时代来华留学治理体系。高质量完成商务部援外培训任务,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轨道交通行业“走出去”重点区域,积极拓展新的涉外培训项目。
        三、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建设美好校园
        15.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切实发挥“十四五”规划宏观指导作用,创新跟踪分析规划指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各类规划的协同推进,保障规划落实落地。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和工作清单。深化全面依法治校,落实《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完成制度立改废和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加强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规范学术治理相关工作流程。拓展预算绩效工作深度,深化业财融合,加强内控建设,提升经费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完善仪器设备、公用房屋、人防工程等国有资产管理。加强校属企业管理,深化校属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16.持续拓展办学空间和办学资源。全面推进雄安新校区规划工作,落实好新校区前期筹建和体制机制研究论证工作,积极推动安评中心落地规划工作。创新丰台基地管理模式,持续优化基地科研环境。推进海滨实验基地、唐山研究院、威海研究院科研团队入驻和平台后续建设。加大外部资源拓展力度,精心策划捐赠项目,做好教育基金会资金筹措工作。搭建校企长效交流合作途径,建立多元化的校友沟通渠道。完善驻外研究机构体制机制,明确管理机构,加强长三角研究院、深圳研究院等的建设。
        17.进一步改善校园条件。全力保障综合体育馆按期竣工、威海校区风雨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交付使用。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机关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启动实施5G+智慧交通人才培养融合应用创新项目,完成数据治理一期和二期工程,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加强“绿色校园”建设,落实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整改,巩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成效。
        18.提升服务师生水平。推进科研“放管服”,全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认真落实“一线规则”,执行好校情通报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强服务、转作风。适应离退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用心用情精准服务,进一步完善关怀、保障机制。持续改进民生福祉,提高校医院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推进家属区加装电梯、道路交通规划等民生工程,深化家属区物业管理改革。